4月7日讯,美国米塞斯研究所(Mises Institute)的经济学家Tho Bishop近日刊文称,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在88年以前签署行政令,禁止在美国大陆囤积金币、金条和金券;而时至今日,比特币也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禁止的对象。
CoinDesk数据显示,截至发稿,比特币价格下跌1.22%,至58168.42美元。在过去24个小时里,比特币价格最高触及59484.20美元,最低触及57421.85美元。CoinDesk追踪来自于Bitstamp、Coinbase、itBit和Bitfinex等加密数字货币交易所的价格。
以下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88年以前,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签署了第6102号行政令,其内容是“禁止在美国大陆囤积金币、金条和金券”。这项行政令是对“大萧条”的多个灾难性反应之一,导致金融危机升级。而在那一年的晚些时候,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具有追溯力的决议来支持这项立法。
到1974年,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推翻了上述行政令,当时美国人持有黄金超过40年将构成犯罪。
这一事件为当前的金融环境提供了几个经验教训——特别是考虑到所谓“专家暴政”(tyranny-by-expert)规则的加速。
罗斯福签署的上述行政令所带来的基本立法是1917年的《对敌贸易法》(Trading With Enemy Act),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副产品,尽管美国在1932年根本没有处于战争时期。类似地,受反恐战争启发的金融立法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对付美国公民。举例来说,美国的《爱国者法案》(US Patriot Act)以“打击恐怖主义”的名义大幅扩展了“了解你的客户法”(Know Your Customer Law),授权联邦监管机构利用传统银行系统更好地跟踪美国公民的经济行为。
在联邦政府的治下,“反恐”立法被迅速扩大,将更多的任务涵盖其中——比如制止洗钱和毒品犯罪等,但这些“恶魔”越来越多地被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用来侵蚀金融隐私资产(如现金和秘密的瑞士银行账户等)。
从美国国内来看,人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美国企业行为者正在积极地打击各种持不同政见者和保守行动团体。举例来说,在1月6日发生在美国国会大厦的抗议活动过后,美国银行已经取消了多家枪支制造商的银行账户,并交出了客户数据。如果美国银行有朝一日需要从拜登-哈里斯(Biden-Harris)政府获得另一次联邦救助,那么这些举措可能会被证明是有用的;但这也突显了现代金融体系很容易被“武器化”,被用来对抗政敌。
同样的策略正越来越多地被用来瞄准比特币,以及超出了美国政府控制之外的其他加密货币。
今年早些时候,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Janet Yellen)表示,她将目标对准了加密货币,当时她在一个行业圆桌会议上表示:“加密货币和虚拟资产被滥用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我看到了这些新技术的前景,但我也看到了现实:加密货币被线上毒贩用来洗钱,而且它们一直都是被用来资助恐怖主义的工具。”
欧洲央行总裁克里斯汀·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已经发出呼吁,敦促对加密货币进行全球监管,以应对市场对这些另类资产的兴趣增强的局面。当然,人们对比特币等资产的兴趣增加,本身就是对美联储、欧洲央行和其他全球央行的货币政策所作出的直接回应,这些政策是为了应对各国政府所导致的经济停摆而出台的。
虽然央行官员经常公开对黄金和比特币等非政治化资产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表示不屑一顾,但在他们自己的圈子里,他们明白一旦允许公众选择退出央行的金融计划,则将带来什么样的危险。
例如,在2016年美联储召开的一次年度会议上,已故的马文·古德弗兰德(Marvin GoodFriend)在当时指出,现金对央行可能推行的反储蓄政策会起到限制作用。他主张废除现金回报,并将其与废除金本位制相提并论。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一份报告中发出警告称,加密货币可能会降低法定货币的需求,并建议“严格实施措施,防止洗钱和资助恐怖主义”,试图破坏这种消费者行为。
此外,各国央行正在寻求开发自己的数字货币,来与市场上已有的数字货币展开竞争。比如说,欧洲央行正在研究一种“数字欧元”。
这可能会在民间和国家的数字货币之间引发一场“下一代”的全球货币战争,而鉴于捍卫自己的权力是国家的本性,应该可以预见,世界各地的监管机构和央行官员会对超出其控制范围的金融资产加大监管和法律压力。
正如富兰克林·罗斯福禁止黄金的行政令所显示的那样,政府知道在危机时期控制货币的重要性。
值得庆幸的是,到目前为止,比特币已被证明对最强有力的国家行动也具有韧性。举例来说,在摩洛哥这样的国家——该国已经完全禁止比特币——比特币的P2P(个人对个人)交易猛增。
我们已经看到,俄罗斯承认黄金在对抗美元“武器化”方面的价值;那么,比特币会成为下一个吗?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